年末逼近,隨着三季度經濟數據公佈,對年初定下發展目標的各個城市來説,是時候審視一下自己的任務進度。
作為萬億GDP城市“種子選手”的南通,亮出信心。
前不久,在2020中國南通江海英才創業周開幕式上,南通市委書記徐惠民公佈該市前三季度發展成績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284億元,同比增長3.4%,增速躍居全省第一,今年有望如期邁入“萬億俱樂部”。
跨入這個“俱樂部”,為何如此重要?南通的底氣和招數又在哪裏?
“臨門一腳”
今年經濟總量過萬億,是南通在年初確定的目標。
根據三季度經濟數據,南通前三季度全市生產總值7284.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3.4%,增幅比上半年、一季度分別提高1.4、4.8個百分點。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274.6億元,同比增長0.5%;第二產業增加值3480.8億元,增長3.0%;第三產業增加值3529.1億元,增長4%。
放眼全國、全省,南通的表現也相當亮眼。南通地區經濟總值在全國排名第19位,經濟延續穩步復甦良好勢頭,其中規上工業增加值、工業應税銷售分別增長5%和9.6%,均列全省第一。
也就是説,南通GDP離1萬億元還有不到2720億元,衝擊“萬億俱樂部”僅剩“臨門一腳”。而經受疫情等衝擊,南通“破萬億”的可能性有多大?
這裏參考一下去年的數據。去年南通前三季度的數據為6622.43億元,全年為9392億元,第四季度單季的GDP達2770多億元。也就是説,只要保持去年第四季度的水平,南通的GDP就能突破1萬億元。
或許有人要問,邁入“萬億俱樂部”為何如此重要?
毋庸置疑,這個跨越意義相當大。因為在目前的經濟格局中,GDP突破萬億是一個強市的基本標準,也是一座城市硬實力的重要標誌,國內多個城市都在努力突破。在提倡“發揮中心城市和城市羣帶動作用”的語境下,城市經濟體量大,意味着集聚輻射的能力就更強。
對此,南通也有自己的考量——
“躋身萬億俱樂部,是南通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最精彩的註腳。”在徐惠民看來,決戰“過萬億”,彰顯南通以什麼樣的擔當扛起省委賦予的爭當“一個龍頭、三個先鋒”、打造江蘇發展新增長極的光榮使命,體現南通以什麼樣的本領實現化危為機,反映南通以什麼樣的答卷迴應羣眾期待,展示南通以什麼樣的姿態邁進“十四五”,意義重大。
南通有着清醒的認識: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雖然對經濟社會發展和各項工作造成不小壓力,但疫情影響的只是經濟發展節奏,而不是趨勢。
徐惠民曾提醒南通幹部:“躋身‘GDP萬億俱樂部’是更高城市經濟能級的象徵,必須科學應對外部趨緊環境,堅決頂住經濟下行壓力,咬定目標、守住底線,能快則快、做大總量。總量過萬億,並不代表質量上台階。必須更加自覺地把新發展理念作為指揮棒、紅綠燈,推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營商環境、精神面貌等與萬億級城市相匹配。”
“通江通海通上海”
實際上,“北京西路瞭望”(微信號:xhrbbjxllw)注意到,目前外界對於南通今年順利躋身“萬億俱樂部”普遍比較看好。這一現象的背後,正是南通自身發展底氣在支撐。
簡單瞭解南通,就知道如今這座城市眾多“光環”加身,不乏區位優勢,也不乏製造產業,還是大城市羣、大都市圈模式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比如,南通處於沿海經濟帶與長江經濟帶“T”型結構交匯點,集“黃金海岸”和“黃金水道”優勢於一體,在地緣上與中國經濟最發達的上海及蘇南地區相依。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國家戰略後,“據江海之會、扼南北之喉”的南通憑藉地域區位的唯一性優勢,肩負起打造長三角一體化中北翼龍頭的戰略使命。
發展迎來重大政策利好,更加激發南通乘風破浪的決心、信心,8000多平方公里江海大地上,發展熱浪正不斷升騰加温——
今年7月,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和滬蘇通鐵路同步開通運營,南通正式加入上海1小時經濟圈;
通州二甲場址獲批為新機場選址,南通將成為少數幾個擁有雙機場的城市;
通州灣新出海口建設今年開工,明年正式開港,後年初具規模,未來將成為江蘇龍頭港口,進而整合完善江海河聯運集疏運體系,加強跨江聯動發展,成為長三角世界級港口羣的重要組成部分;
鹽通鐵路即將通車,北沿江高鐵年內全線開工……
從港口到地面,再延伸到空中,南通集齊水陸空等交通,從被交通困住“腳”搖身一變為“通江通海通上海”。
南通不再“難通”,與上海也越走越近。上面提到的交通項目中,就有不少與上海建立了密切合作關係。
比如,今年6月,上海與江蘇簽署《通州灣新出海口開發建設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和《南通新機場合作共建協議》,明確新出海口將依託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規劃建設南通通州灣長江集裝箱運輸新出海口,推動長三角港口協同發展,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港口羣。滬通雙方還將共同投資、建設、運營、管理南通新機場。
不僅如此,兩地互動也越來越多。
今年4月,南通市與虹口區簽訂全面戰略合作協議,推動產業發展、科技協同創新等領域的全方位、多層次合作;
今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市長龔正率隊到江蘇“串門”,其中一站就專門乘坐滬蘇通鐵路到南通,前往考察五山及沿江地區生態修復保護工程;
10月21日,南通市黨政代表團赴上海學習考察。在與南通黨政代表團座談時,李強表示,隨着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和滬蘇通鐵路的通車,兩地交通更加便捷、交往更加頻繁,為雙方合作開闢更廣闊空間。希望兩地充分發揮各自優勢,聚焦交通互聯互通、產業鏈補鏈固鏈強鏈、生態環境共保聯治、公共服務便利共享等領域深化項目合作。
大江兩岸,跨江合作風起雲湧。今年4月,南通市黨政代表團跨過長江,用3天時間跑了蘇錫常20多個考察點,簽下多份合作協議。隨後又赴蘇州、無錫舉行跨江融合發展懇談會,簽約項目總投資近1000億元。“北京西路瞭望”(微信號:xhrbbjxllw)還獲悉,四季度南通將組織蘇州、無錫投資促進周、通州灣新出海口(常州)懇談會等重點招商活動。
以“狼性”精神緊盯大項目
要説南通為何如此堅定信心,項目,無疑是南通衝刺“過萬億”的突破點,也是最大底氣。
南通一直以實體經濟見長,產業基礎良好。但不可否認的是,當前,大企業少等難題依然困擾着南通發展。百億級乃至千億級企業,是大城市經濟的重要支撐、實力的重要標誌,而沒有大項目,就沒有大企業,在新一輪經濟地理重塑中就會被邊緣化。
而就眼前來説,外部發展環境的不確定性加大,疫情和減税降費疊加影響財政收入……“過萬億”的這條賽道並不平坦。
能否最大程度化解消極因素、放大積極因素,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關鍵在人、成敗靠幹。也因此,今年3月,南通喊響一個新名詞:“狼性”幹部。所謂“狼性”,在於矢志而行、相機而動、竭力而為、羣起而上。
這在項目建設發展中同樣被適用。徐惠民曾反覆同南通幹部説,南通要實現彎道超車必須扭住項目建設“牛鼻子”,提醒大家時刻繃緊項目建設這根弦。在10月12日南通三季度重大項目推進情況彙報會上,他再次劃重點:
“
要激揚“狼性”精神,加大項目拼搶力度,猛攻百億級、龍頭型旗艦型項目;
要鑽進去把產業鏈上下游的每一環都拆開來,緊盯補鏈強鏈環節深挖項目源;
要全力“盯粘搶”,敢於打硬仗、啃硬骨頭,做到不達目的不罷休。
”
實踐表明,秉持這樣的發展路徑,南通走對了。
今年8月底,千億級中天綠色精品鋼項目正式開工。項目總投資約1000億元,規劃鋼鐵產能2000萬噸。其中一期規劃約800萬噸,主要生產精品線棒材及全規格H型鋼,同步建設循環經濟、鋼材深加工、裝配式鋼結構等相關產業,打造“裝備一流、環保一流、品牌一流、管理一流、效益一流”的高端綠色臨港鋼鐵產業園。項目建成達產後,每年可實現營業收入超千億元,帶動約8萬人就業。
這在南通項目建設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標誌着通州灣高端綠色臨港產業基地建設邁出實質性的一步。
實際上,今年以來,南通還有不少突破。南通將今年確定為大項目突破年,要求全方位融入蘇南,全方位對接上海,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以更大格局、更優服務、更快節奏,加快突破一批事關南通發展全局的大項目,全力把機遇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前三季度,南通新簽約、新開工20億元以上項目134個,其中百億元項目28個。它們將成為南通躋身GDP萬億級城市的“壓艙石”,為南通提升先進製造業集聚度和競爭力、做大總量、提高質量培植後勁。
搶大項目,做“大文章”,但並不意味着大幹快上,不顧規律,“搶到碗裏都是菜”。“北京西路瞭望”(微信號:xhrbbjxllw)梳理髮現,處於發展風口的南通,正加快發展高端紡織、船舶海工和電子信息三大重點支柱產業,發力智能裝備、新材料、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車三大重點新興產業,以“3+3”的大產業佈局,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舊動能轉換,構建區域經濟更加堅韌的未來。
如此努力下,南通也得到越來越多的企業巨頭的青睞。比如,10月27日,徐惠民會見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董明珠一行。
“第一次到南通,就被南通蓬勃的發展勢頭所感染,南通各級領導幹部幹事創業的激情以及良好的營商環境讓人印象深刻。”董明珠的這一句話也是不少企業家到南通的第一感受。而好印象就會有更多合作的可能。雙方表示,將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機遇,進一步深化對接溝通,在智能製造、冷鏈物流等領域開展廣泛合作,實現共贏發展。
堅定邁向“萬億”,南通這座日益精彩的濱海城市,正迎來劃時代的升維格局。
撰稿 新華日報記者 胡蘭蘭圖片 視覺中國
值班主編 陳月飛編輯 穀雨